2012-02-14 18:21:19| 分类: 生活记录 | 标签: |字号大中小 订阅
我喜爱读书,更喜爱写作,每天浸染在墨香之中,体味五彩缤纷的世界,犹如与知己促膝谈心。
记得 从上小学起,就爱读《小朋友》之类的儿童读物。50年代末,家搬到了农村,平时没有课外读物可看,有一天,竟然在生产队部发现了一堆被遗弃的旧书,我从中挑选出几本,像《三里湾》、《灵泉洞》、《小二黑结婚》等旧书,我如获至宝,拿回家来昼夜赶读。在那个精神饥渴的年代,为自己能读到这些动人的故事而高兴得彻夜难眠。上了中学,手中时常有一摞摞小人书,都是从同学手中借来的,利用课间或者午休时间浏览,有的只读懂了大概意思应当得不放手,因为下午还要还给同学。每到寒暑假,总还要从书店借来几本长篇小说读读。那年月没有电视,没有录音机,有几本小说便成了我难得的精神食粮。整整一个假期,整天拜读那厚厚的一本本小说,埋头泡在书香里。工作以后,尽管月薪微薄,每月省吃俭用也要去书店买回几本书。多年来,我已养成了读书的习惯。每每打开一本书,我便开始与作者们交流,与大师们深遂的思想对话。读书,清爽怡人,沐浴身心,滋润着我的心田。
很早就有这样愿望,把我生活中一幕幕记忆深刻的往事记录下来,让人们了解我的人生百味,分享我的幸福和快乐。我不敢与名家相比,但我相信一句名言:“勤能补拙”。以前在岗时,工作忙累,可每天还是抽出一定时间来用于读书习作。静下心来读以前想读而没时间读的书,写一些以前没来得及写的文章。除此,我还尽量多走走,多看看,目的是使自己多一点社会生活经验。有时我一连几个小时伏案疾书,累得腰酸背痛,但当我的文章变成了播音员的声音或变成美好的铅字刊载于报端,苦与累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,我知道好的文章首先要有丰厚的生活积累,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,丰富的社会知识、人生感悟和灵活多变的写作技巧。我的阅历虽然不深,但我的童年贫寒的家境,逆境中求学饱尝艰辛,我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那个热情大于理智的年月,经历过艰苦劳动的磨炼。乡下人的朴实无华和人情温暖,生活的艰难,成为我的人生丰富阅历。经历了事业的奔波,这一切便成为我生命中宝贵的财富,为我写作提供了真实生动的素材。
这几年尽管年龄渐增,记忆力差,读书过耳不留,可我还是不改初衷。读书、习作,使我欣慰。每天生活得更充实,更自信,从中获得精神享受。
评论